冷空气来袭 专家教你如何做好防病保暖措施!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辉 张秋霞 游华玲 简文杨 戴希安 发表时间:2017-12-28 10:31
金羊网  作者:陈辉 张秋霞 游华玲 简文杨 戴希安  2017-12-28
过去的一周,广州的气温骤降,特别是早晚尤其冷。我们特邀相关专科的医学专家教大家如何做好预防和保暖措施。

过去的一周,受冷空气影响,广州的气温骤降,特别是早晚尤其冷。很多家庭都启用了电热毯、电暖气、电热扇、羽绒服等各种保暖神器。医院里就诊的病人骤增,心脑血管、关节、眼睛等部位尤其脆弱、怕冷。我们特邀相关专科的医学专家教大家如何做好预防和保暖措施,安然过冬。

【冻出来的血管病】心梗、脑中风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李荣

今年入冬以来,广州出现了几次大幅降温,心血管疾病患者面临“大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主任李荣教授介绍,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因血压波动或心绞痛就医的患者明显比其他季节多!他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安全过冬”,须特别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

病人候诊大厅突发心脏骤停

李荣教授介绍,广州入冬以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医人数明显增多。就在前几天,有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他本来是准备去风湿科就诊的,候诊时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医务人员马上就地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后来检查显示,这位患者本来就有高血压,候诊时突发了心肌梗死,幸亏是在医院发病,抢救及时,医院也马上为他开通了急诊介入绿色通道,紧急为患者植入支架,这位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寒冷、劳累、激动、饱餐都是发病诱因

天冷为啥心脑血管意外高发?李荣解释,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我们的血管的管腔也是这样。这种血管的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会感到不适,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就非同寻常了。比如说高血压、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们的血管本来脆性较大,再加上突然降温,受到寒冷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血管的收缩、痉挛,这样就会使得血管上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引发血管堵塞,如果堵塞是发生在脑部动脉血管,就会引发急性脑梗死,如果是堵塞心脏相关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另外,天气一冷,很多人都喜欢去打火锅,多吃些狗肉、羊肉温阳进补,不过这对于有冠心病的人群来说不一定是合适的。吃太多难消化的食物、饱餐可能诱发冠心病病人发生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此外,情绪激动也是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诱因之一。

控制好基础疾病+注意保暖

气温的剧烈变化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大,这种血压忽高忽低的变化比血压平稳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大。李荣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在降温天气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基础疾病,比如有高血压的患者,记得密切监控血压,按时服降压药。最好一天测量两次血压,一次是在上午的6点到9点,一次是在下午的5点到8点,这两个时间段是一天中血压的两个波峰期。当血压不能很好地控制时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和血脂指标。

最后要提醒的是心梗、脑梗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身边可常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定期门诊随访。当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等症状时千万别大意,应及时就诊,防患于未然。(陈辉 张秋霞)

【冻出来的关节不适】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 孙尔维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羊城各大医院骨科、康复科的关节炎患者多了起来。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健康大讲堂活动上,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孙尔维教授提醒广大市民,天气变化,气温下降是关节炎发作的一大诱因,有关节不适者可以戴护膝,睡前热水泡脚,注意运动后及时保暧。

天冷,中老年人关节炎高发

“我的膝盖关节天变冷前就开始酸痛,比天气预报还准。”54岁的王姨常说。其实,不少患关节炎的老人都有同样的感觉。孙主任解释,这是因为患有慢性炎症的关节对于外界气温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是关节炎不同阶段的表现症状。常见的关节炎有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类风湿关节炎是由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是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而骨关节炎病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好发于承重关节和多动关节,如膝、手、髋和脊柱等,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无论是哪种关节病导致的关节痛,冬天气温下降时都容易因寒冷刺激而发作:由于关节位置表浅、皮下脂肪较少,关节容易受寒冷刺激的影响,所以冬天正是关节病的高发季节。

冬天“美丽冻人”代价大

为什么气温降天气冷湿的冬天会让你的关节受伤?哪个才是人们“最容易透风的关节”?孙教授用一张靓女穿裙,露膝盖露脚踝的图进行讲解,他解释说“冬天气温下降,而关节部分的脂肪最薄,保护最少,最容易出问题”。许多追求美的女性大冷天仍然穿着薄袜、短裙,容易使膝关节受寒,膝关节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就容易诱发关节炎发作。“美丽冻人”的后果是年老时关节痛的代价。

“传统上,产后一个月,女人都要坐月子是有一定道理的”,孙主任介绍,如果生产时正好是冬天,女性容易因为做家务活洗衣服洗菜而劳累,生产时身体本身有创伤,再加上凉水的低温刺激,就容易落下病根,不可不防。专家提醒,要避免年轻时追求“美丽冻人”,年老后关节出问题了后悔莫及。

对策:做好防寒保暖是关键

冬天如何预防关节炎疼痛发作?孙尔维教授支招,首先要注重添加衣服为关节部位保暖,其次,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工作、生活,尽量减少关节过多的活动或因承重造成关节劳累后再损伤。

此外,老人家在冬天可以戴上护膝,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年轻人要注意运动后及时保暖和湿寒天气莫穿轻薄而让关节受凉。 (陈映平 游华玲)

【冻出来的眼病】结膜下出血、 红眼病、 迎风流泪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任 夏朝霞

眼睛还会怕冷?没错。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任夏朝霞说,上周她接诊的病人中结膜下出血、急性结膜炎、迎风流泪、眼压升高、视网膜血管出血或阻塞的病人明显比平时增多,这都是冷空气惹的祸。

结膜下出血

63岁的黄先生眼白上突然出现绿豆一般大的出血斑,鲜红鲜红的很是吓人,家人发现后立即带他去医院。夏朝霞告诉黄先生,这结膜下出血,是由于结膜小血管破裂出血聚于结膜下而形成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中老人由于不同程度有血管硬化,天气寒冷时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发生破裂的几率会增大,因此冬季中老人结膜下出血会更为多见。不用担心,一般五六天则可自愈,医生会开具些抗生素预防感染,病人回家后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有助于出血的吸收,如果血肿比较大,可以口服些活血化淤的药物。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由于气温骤降,很多人由于保暖不及时而患上病毒性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孩子们多不太注意用手卫生,手揉完鼻子又揉眼睛,就把病毒揉到了眼睛里,结膜感染了病毒,而发生急性结膜炎,会表现为眼红、眼屎多,早上醒来时孩子甚至会因为眼屎多而睁不开眼睛。急性结膜炎一般一周左右也会自愈,医生可能会开具些抗病毒药物,如果孩子眼屎太多,医生则会建议冲洗泪囊,给眼睛洗洗澡,这样可以将泪囊内的病毒和分泌物冲出来,有助于缩短病程。

迎风流泪(泪小点痉挛)

我们的泪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分泌眼泪,眼泪会经过泪小点、泪小管、总泪管,最后进到泪囊被吸收。夏朝霞介绍,有些人天生泪小点、泪小管狭窄(后天的外伤、手术也可导致狭窄),这部分人群在平时不会感觉异样,但是天气寒冷时,特别是被冷风吹时,泪小点、泪小管就容易发生痉挛、堵塞,泪腺分泌出的眼泪不能及时排走,就会表现得迎风流泪、眼泪汪汪。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夏朝霞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接受扩张泪小管治疗,可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一般当天气回暖后,这部分患者迎风流泪的情况就会随之好转。

眼中风

冬季气温下降,“眼中风”的发病率骤然升高,尤其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中发病明显。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夏朝霞介绍,“眼中风”属于眼科急症,救治“眼中风”和救治“脑中风”一样,需要争分夺秒。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90分钟即可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伤,视力恢复十分渺茫。发病后1小时以内血管阻塞得到缓解者,能恢复部分视力。患者必须尽快接受有效治疗,包括溶栓、扩张血管、吸氧、降眼压等措施。如果救治及时,患者是有机会恢复一定的视力的。 (陈辉 简文杨 戴希安)

编辑:王楠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