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长期穿高跟鞋 当心“肉中生刺”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华 李朝 发表时间:2018-03-30 11:02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体之重,承于足底。”足部作为人体每天活动量最多、承重最大的部分,如果穿鞋不当,就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从而引起疼痛。比如穿高跟鞋引起的拇指外翻,引起脚部严重变形。另外,还会引起跟骨骨刺,让你每走一步就如同针刺入肉般疼痛。

美女久穿高跟鞋,每走一步如刺入肉

孔女士是一名都市白领,平时比较爱美,上下班都喜欢穿高跟鞋,以保持优雅得体的外形。虽然足底常常感觉不适,但为了美丽的外形和工作需求,就长期忍受了下来。

一周前,她感觉右侧足跟部疼痛难忍,自行局部贴止痛膏和在其他医院打了封闭针都未见明显止痛效果,现在别说是高跟鞋,就算是平地鞋她也只能踮起脚尖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还形容说每行走一步就如同刺扎进肉里的感觉。

因为足跟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行走等功能,于是孔女士找到了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范德辉进行治疗。

范德辉主任查看孔女士的脚发现其右足跟局部稍有肿胀,压痛明显。拍足部X片显示:右跟骨结节下缘及后缘棘状骨质增生。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范德辉确诊孔女士患上了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多数是过度牵拉所致

跟骨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导致足底筋膜炎,从而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常见原因如下:

(1)跟骨骨骺炎: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2)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而发生。

(3)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弄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5)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专家解释说,跟骨骨刺的疼痛,多是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就能减轻脚痛。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针刀、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

根据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范德辉采用小针刀治疗一次后,孔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具体方法如下:

孔女士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在压痛点最明显处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

专家有话说

“肉中刺”的感觉是极为痛苦的,为了避免跟骨骨刺的产生,范德辉教授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做好以下几点预防保健: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鞋跟过高(超过5公分就算很高的跟)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年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是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动者或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者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前后要进行拉伸活动。

(3)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和足底部筋膜放松。足跖屈时可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地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

(4)饮食注意补钙:研究发现足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含钙丰富的食物归纳起来有以下这么几类:牛奶及牛奶制品;豆及豆制品;虾皮,虾米,海鱼,鱼骨粉,蛋黄等。鱼头豆腐汤,海带,黑木耳,黑芝麻等。

(5)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临床发现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底的负担,足底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足底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编辑:王楠
数字报

女性长期穿高跟鞋 当心“肉中生刺”

金羊网  作者:张华 李朝  2018-03-30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体之重,承于足底。”足部作为人体每天活动量最多、承重最大的部分,如果穿鞋不当,就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从而引起疼痛。比如穿高跟鞋引起的拇指外翻,引起脚部严重变形。另外,还会引起跟骨骨刺,让你每走一步就如同针刺入肉般疼痛。

美女久穿高跟鞋,每走一步如刺入肉

孔女士是一名都市白领,平时比较爱美,上下班都喜欢穿高跟鞋,以保持优雅得体的外形。虽然足底常常感觉不适,但为了美丽的外形和工作需求,就长期忍受了下来。

一周前,她感觉右侧足跟部疼痛难忍,自行局部贴止痛膏和在其他医院打了封闭针都未见明显止痛效果,现在别说是高跟鞋,就算是平地鞋她也只能踮起脚尖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还形容说每行走一步就如同刺扎进肉里的感觉。

因为足跟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行走等功能,于是孔女士找到了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范德辉进行治疗。

范德辉主任查看孔女士的脚发现其右足跟局部稍有肿胀,压痛明显。拍足部X片显示:右跟骨结节下缘及后缘棘状骨质增生。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范德辉确诊孔女士患上了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多数是过度牵拉所致

跟骨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导致足底筋膜炎,从而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常见原因如下:

(1)跟骨骨骺炎: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2)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而发生。

(3)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弄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5)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专家解释说,跟骨骨刺的疼痛,多是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就能减轻脚痛。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针刀、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

根据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范德辉采用小针刀治疗一次后,孔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具体方法如下:

孔女士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在压痛点最明显处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

专家有话说

“肉中刺”的感觉是极为痛苦的,为了避免跟骨骨刺的产生,范德辉教授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做好以下几点预防保健: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鞋跟过高(超过5公分就算很高的跟)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年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是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动者或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者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前后要进行拉伸活动。

(3)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和足底部筋膜放松。足跖屈时可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地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

(4)饮食注意补钙:研究发现足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含钙丰富的食物归纳起来有以下这么几类:牛奶及牛奶制品;豆及豆制品;虾皮,虾米,海鱼,鱼骨粉,蛋黄等。鱼头豆腐汤,海带,黑木耳,黑芝麻等。

(5)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临床发现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底的负担,足底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足底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编辑:王楠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