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8种诱因 最高可降低76%的心血管死亡率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华 吴远团 发表时间:2018-05-28 14:23

文/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吴远团

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人数达350万,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源头,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诱发猝死。心血管专家表示,30岁以后人群血管壁就不光滑了,如果不注意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这8种诱因,预测未来发生心梗的准确率高达90%。

30岁以后,血管内壁就不光滑了

健康的血管内壁是光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也变得老化,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人体动脉血管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刘淑娟说,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加有不同表现,30岁以前血管内壁上表现为脂质沉淀为主,40岁动脉壁上逐渐出现斑块,50岁以后,血栓斑块破裂出血,便容易出现心梗或脑梗。这斑块的中心就是一些类似粥样的物质,黏稠得很,凸起的斑块就会造成动脉狭窄。

一般来说,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心梗有一个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形成血栓——心血管事件(心梗)。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隐藏在血管内的祸根 ,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心肌梗死源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引爆”,斑块破裂就是导火线。

高血压和糖尿病会提前让心梗到来

血液去路被堵,会发生什么?刘淑娟说,发生于心,冠心病、心梗、心绞痛、猝死;发生于脑,中风、脑梗、头痛;发生于四肢,外周动脉疾病,四肢无力、间歇跛行。所以说,血管如果通畅的话,我们会减少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生。

实际上,除了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吸烟、年龄(男性50岁以后或者女性绝经期后)、肥胖(体重指数超过28)、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中国人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高血糖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让人更快地出现心梗。

(1)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首位危险因素。刘淑娟说,每年心血管死亡人数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也就是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2)我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超过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但是,我们这些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却不尽人意。刘淑娟举例说,97.14%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91.43%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为<2.6mmol/L;87.86%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53.21%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如无禁忌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47.86%的冠心病患者仍不知道吸烟的主要危害是促进冠心病发展。这样的治疗和控制现状导致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人数达350万,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远离心血管疾病,控制这8种诱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心血管疾病,我们该怎么办?研究表明,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刘淑娟解释说,这8种可控的因素有:不健康饮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紊乱、缺乏运动、精神紧张。而只要控制危险因素则可降低44%-76%的心血管死亡率。

如果要避免自己患上心血管疾病,刘淑娟说,从现在开始,改变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而药物干预则包括了降压、降糖、调节胆固醇、抗血小板。

来测试一下,你是否需要用药治疗?

1、年龄 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血压在150/90mmHg以上;

3、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TC>6.22mmol/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4.14mmol/L(160mg/dL);

4、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5、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一级男性家属发病<55岁,一级女性家属发病<65岁(一级家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6、肥胖 体重指数≥ 28kg/m2

7、吸烟 有吸烟的习惯

专家指出,只要你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则归于中高危人群,需药物干预来控制。

编辑:王楠
数字报

控制8种诱因 最高可降低76%的心血管死亡率

金羊网  作者:张华 吴远团  2018-05-28

文/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吴远团

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人数达350万,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源头,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诱发猝死。心血管专家表示,30岁以后人群血管壁就不光滑了,如果不注意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这8种诱因,预测未来发生心梗的准确率高达90%。

30岁以后,血管内壁就不光滑了

健康的血管内壁是光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也变得老化,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人体动脉血管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刘淑娟说,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加有不同表现,30岁以前血管内壁上表现为脂质沉淀为主,40岁动脉壁上逐渐出现斑块,50岁以后,血栓斑块破裂出血,便容易出现心梗或脑梗。这斑块的中心就是一些类似粥样的物质,黏稠得很,凸起的斑块就会造成动脉狭窄。

一般来说,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心梗有一个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形成血栓——心血管事件(心梗)。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隐藏在血管内的祸根 ,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心肌梗死源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引爆”,斑块破裂就是导火线。

高血压和糖尿病会提前让心梗到来

血液去路被堵,会发生什么?刘淑娟说,发生于心,冠心病、心梗、心绞痛、猝死;发生于脑,中风、脑梗、头痛;发生于四肢,外周动脉疾病,四肢无力、间歇跛行。所以说,血管如果通畅的话,我们会减少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生。

实际上,除了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吸烟、年龄(男性50岁以后或者女性绝经期后)、肥胖(体重指数超过28)、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中国人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高血糖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让人更快地出现心梗。

(1)高血压是心血管死亡首位危险因素。刘淑娟说,每年心血管死亡人数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也就是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2)我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超过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但是,我们这些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却不尽人意。刘淑娟举例说,97.14%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91.43%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为<2.6mmol/L;87.86%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53.21%的冠心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如无禁忌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47.86%的冠心病患者仍不知道吸烟的主要危害是促进冠心病发展。这样的治疗和控制现状导致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人数达350万,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远离心血管疾病,控制这8种诱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心血管疾病,我们该怎么办?研究表明,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刘淑娟解释说,这8种可控的因素有:不健康饮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紊乱、缺乏运动、精神紧张。而只要控制危险因素则可降低44%-76%的心血管死亡率。

如果要避免自己患上心血管疾病,刘淑娟说,从现在开始,改变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而药物干预则包括了降压、降糖、调节胆固醇、抗血小板。

来测试一下,你是否需要用药治疗?

1、年龄 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血压在150/90mmHg以上;

3、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TC>6.22mmol/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4.14mmol/L(160mg/dL);

4、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5、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一级男性家属发病<55岁,一级女性家属发病<65岁(一级家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6、肥胖 体重指数≥ 28kg/m2

7、吸烟 有吸烟的习惯

专家指出,只要你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则归于中高危人群,需药物干预来控制。

编辑:王楠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