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多休息 养神养身护心肝
金羊网讯 记者王楠 实习生蓝景然 通讯员穗社协、韩文青、莫明聪摄影报道:“我最近经常头晕耳鸣、胸闷心慌,有时候还会胃胀。”郑奶奶坐在义诊摊位前,一边扶着额头,一边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涛讲述自己的病情。原来郑奶奶已有三年的冠心病史,王涛建议其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养心护心。
9月26日下午,由羊城晚报集团金羊网、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主办“活力羊城 社工同行”健康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越秀区青云书院广场,活动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开展主题为“世界同心 关爱心脏健康”社区义诊活动,为街坊们普及心脏护理知识,近百名的社区居民接受了义诊服务。
预防糖尿病 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很重要
“医生,我有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张阿姨告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毅飞。原来,张阿姨得了糖尿病已有十年了,而且还有家族遗传史。王毅飞询问了其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原来张阿姨喜欢吃粉面,一天吃4餐,夜宵还会喝牛奶、吃饼干。王毅飞提醒她,注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还要适当减轻体重。
王毅飞表示,年龄大于45岁以上、有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人群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对于糖尿病的防控,饮食和运动都很重要。饮食方面,要注意保持食物种类的多样化、控制好食物的总量、要保持营养均衡。每餐主食不超过二两,每天肉类摄入量不超过二两。早餐可以吃些鸡蛋、麦片等。运动方面,快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冬季血压易升高 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
入秋后,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容易出现波动,甚至会导致一些与血压相关意外的发生,如头晕、头痛、中风、心梗等。“血压在秋冬季容易升高,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一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陈爱兰告诉记者。
为了防寒保暖,不少人在秋冬季喜欢吃羊肉煲、狗肉煲。陈爱兰表示,秋冬天吃羊肉、狗肉对于心血管特别不利,可能会患者导致血压升高。她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疾病,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和保持适量的运动很重要。
感冒恢复不好 或引发心力衰竭
秋季早晚气温低,不少人吸入凉气后,感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王涛告诉记者,这是正常的现象。“冷空气对血管有刺激,血管收缩,心血管会有反应。”他说。如果有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有缺损的人群,受刺激后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尤其是55岁以上的男性和60岁以上女性。
心力衰竭的症状是容易疲劳。王涛介绍,以前常用六分钟步行试验,如果距离小于500米,患者可能已经是心力衰竭。除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感冒也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感冒没有恢复好可能会患上心肌炎。如果心肌炎没有治疗好,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王涛说道。
“心肌炎没有专门的疗法,只能好好休息。”王涛提醒。如果感冒时有明显的气喘,这时候就要停止工作,好好休息。如果心肌炎急性期时没有好好恢复,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未来可能会患得扩张性心肌病,治疗和预后效果都不太乐观。
睡眠短≠失眠 或是褪黑素不给力
杨阿姨最近被失眠困扰,每天睡觉不超五个小时,两个黑眼圈非常明显。“晚上睡不着,白天又很亢奋,根本没办法专心带孙子。”她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秦苦诉。刘秦在询问其睡眠情况后,告诉杨阿姨只要白天精神状态好便不必担忧,并推荐了几种助眠方法,帮助杨阿姨睡得更香。
“随着年纪的增加,人脑内的褪黑素水平会越来越低,加之运动少,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较短是正常现象。”刘秦解释。她建议老人们在睡觉前,保持和缓的心情,不要过于激动;少喝茶和咖啡,睡前喝一杯牛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失眠已经影响了生活质量,可以吃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
多抱娃伤膝盖 运动讲究适量
“咔咔咔...”,张阿姨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主治医师高建全摊位前坐下的那瞬间,膝盖的巨响引起了高建全的关注。经问诊,原来张阿姨有骨关节炎,特别是抱孙子多了后,膝盖一动就痛。高建全建议陈阿姨减少负重,少走斜坡,适当地摄入氨基葡萄糖,改善软骨代谢。
秋季是运动的好时节,许多老人喜欢带娃出行,经常抱着孩子走路。高建全提醒各位,如果老年人的膝盖不好,应尽量减少负重前行。
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石永英建议,老人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剧烈,散步和爬山时注意中途停下来休息,减少关节和心脏的负荷。
活动现场,中大社工·北京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开展了“脑友记”认知障碍症预防宣传,旨在促进社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及关注,让长者能够及早预防和延缓脑退化,提升长者自身的效能感及支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