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林
徐芸
刘兴漠
郝虎
林阳阳
火爆的义诊现场
健康大讲堂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统筹/ 陈辉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近1亿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平均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髋部骨折,其致残、致死率很高。
为了让公众对骨质疏松有更多了解,10月19日,羊城晚报、金羊网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携手举办《远离这个安静的杀手——10·20“骨质疏松日”大型健康教育及义诊》,来自风湿免疫、内分泌、骨科、儿科、康复科的多位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活动现场送出的免费骨密度检测也受到街坊热捧。
PART 1 我为什么从凳子上摔下来就骨折了?
主讲专家: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专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黄建林
在大讲堂开始前,先举行了义诊,从广州各区赶来的街坊把几位专家围得水泄不通。一位阿姨带着她老伴的X光片前来咨询,原来她的老伴不久前从椅子上摔下来,导致髋关节骨折,现在卧床不起。这位患者一直不能接受自己骨折的现实,说“我年轻时摸爬滚打都没问题,现在怎么会从凳子上摔下来就骨折了?!”
黄建林主任解释,骨质疏松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骨折,也叫做“脆性骨折”的发生,即使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都会发生骨折。上文提到的老人就属于这种情况,甚至有的老人打个喷嚏、用力咳嗽一声就骨折了,这其中的祸首都是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最常见部位是椎体,椎体骨折有可能是比较隐匿的,老人仅仅表现为身高变矮、弯腰驼背,也有可能引起剧烈疼痛。
骨质疏松骨折另一常见部位就是髋关节。髋关节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统计显示,发生髋关节骨折的老年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为20%,致残的风险为50%。
黄建林主任说,骨质疏松在没有引起骨折前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常见症状为腰背疼痛),在临床中他们遇到很多老人,直到自己骨折了,才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有骨质疏松,这也就是骨质疏松为何被称为“安静的杀手”的原因。
这里要提醒的是,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由于过度减肥、过度防晒、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早早加入到骨质疏松的大军了。
PART 2 治疗骨质疏松不只是补钙、补维生素D
主讲专家:中山六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徐芸
有些老人查出有骨质疏松后会问医生,“我是不是回去买点钙片吃就行了?”或是“我多吃些虾皮补钙是不是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其实不完全正确。徐芸解释,如果把我们的骨骼比作一栋高楼大厦,建楼的原料就是“钙和有机物”,此外还需要建楼的工人,否则原材料再多也没有用。建楼工人就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者负责建设,后者负责拆除,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如破坏>建设,就会形成骨质疏松。那么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还包括“调剂工人”部分,如通过服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来促进新骨的形成,通过服用双磷酸盐、降钙素等药物来抑制骨吸收。
当然有充足原材料肯定是必要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的钙为800毫克(青少年、老年人和孕妇则需要更多),我们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元素钙约为400毫克,不足的部分仍需要服用钙补充剂,如钙片来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建议老年人检测血清25OHD 水平,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如果不足的话,可以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
PART 3 老人家骨折了保守治疗最安全?
主讲专家:中山六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兴漠
在骨折病例中,最让骨科医生感到棘手的就是骨质疏松骨折。刘兴漠介绍,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有以下特点: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这种骨折常常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不少老人家骨折后宁愿选择“保守治疗”,认为就算恢复得慢一点,但是更安全、稳妥。真的是这样吗?刘兴漠解答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老人骨折的部位以及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判断。
比如说老人摔倒时,多数人会本能地用手撑地,就可能导致手腕部(即桡骨远端)骨折,这一部位的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即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但如果老人摔倒引起髋关节骨折,情况则大不相同。髋关节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至少要卧床三个月,这期间老人因长时间卧床则可能出现心血管、肺部、血栓、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这些并发症均足以致命。对于髋关节骨折,治疗的原则就是要尽早手术。
PART 4 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
主讲专家:中山六院儿科副主任
郝虎介绍,婴幼儿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时补充,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身体很容易发生缺钙。那么该如何预防宝宝缺钙?
一、适当的晒太阳。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窗。也不要隔着衣服晒,尽量多露出皮肤。
二、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并且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配合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以促进钙在体内的吸收,因为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是最好的天然钙制剂。
三、确实缺钙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钙剂的制剂很多,碳酸钙比较难吸收,葡萄糖酸钙和乳钙更适合婴幼儿。补钙时一定要同时补充VD,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和利用。睡眠期间最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是骨骼对钙吸收力最强的时候,所以说给宝宝补钙的时机可以选在晚上睡觉前。
四、青菜烫下再吃。菠菜、苋菜、空心菜、洋葱、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所以最好在热水中烫一下再吃。
PART 5 手把手教你锻炼防骨松
主讲专家:中山六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林阳阳
一说起锻炼,很多人会觉得可以强身健体、增加肌肉,与骨质疏松、骨折没什么关系。林阳阳介绍,运动时可以刺激我们的骨头,延缓骨量下降,特别是负重运动,对强化骨骼组织有帮助。另外,运动有助于肌肉量的增加,肌肉力量增强对骨骼的保护也会增加,降低骨折的风险。
林阳阳建议,老人运动贵在坚持,每天最好能运动30-60分钟,每周至少3-5天,运动前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老人运动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能好的老人可以选择走路、快步走,体能较差的可以练习太极、舞剑。
另外,专家还推荐了三个非常简单易学的动作,不能外出或下雨天不适宜外出活动时,都可以在家练习。
动作一:撑椅坐起。选一把有扶手的椅子,坐下后双臂放于扶手上。手撑扶手慢慢站起。可练习10-15次。有助增强上肢肌肉。
动作二:扶栏杆下蹲。站在阳台或楼梯间的栏杆前,双手抓住栏杆横杠,慢慢蹲下,再站起。可练习10-15次。有助增强下肢肌肉。
动作三:站立推墙。站在一面墙前,双臂微弯放于墙上,然后慢慢伸直双臂,将身体推离墙。可练习10-15次。可锻炼全身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