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隐形眼镜如何规避风险 ?牢记“结昏证书”四字真言

来源:金羊网 作者:庞倩影 马达 发表时间:2019-09-03 22:35

金羊网讯 记者庞倩影 实习生马达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器械种类、安全性、功能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日常用械及临床用械需求,推动着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快速发展。如今药品医疗器械成百上千,很多人会忽视其真假。到底该如何识别药品和医疗器械呢,8月30日,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第二十九期,具体讲解了医疗器械的识别方法。

“原来隐形眼镜也是医疗器械呀!”刘女士在听了讲座后惊讶地喊出了声。

事实上,不仅是隐形眼镜,血糖仪、体温计还有很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甚至玻尿酸都属于医疗器械。然而,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可是会有很大的风险。

据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伟松介绍,医疗器械风险来源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与大家息息相关。特别是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器械(包括植入类医疗器械),由于本身及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对人体潜在危害的风险来源更加不确定,有来源于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来源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因此,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确认必须严之又严,需要加强上市前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上市后产品的质量抽查力度。

该如何避开风险呢?李伟松提出一个简单易懂的口诀:结、昏、证、书。即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切勿昏头昏脑自己当小医生,根据自己检测的结果加减药量;不要听信夸大的、不实的宣传;购买医疗器械需要查看两证以保证产品的正规性:一是医疗器械销售的经营许可证,二是产品注册证;此外,使用产品前应查看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标准使用医疗器械。

李伟松提醒公众,医疗器械风险来源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而目前大家基本上离不开医疗器械,使用环节上的风险也是公众接触最多的,所以医疗器械使用风险与广大公众息息相关。特别是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器械(包括植入类医疗器械),由于本身及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对人体潜在危害的风险来源更加不确定,有来源于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来源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确认必须严之又严,需要加强上市前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上市后产品的质量抽查力度。

“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是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打造的科普宣传品牌项目,迄今共举办了29场,平均每期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10万次。接下来,大讲堂活动将继续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四品一械”等业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传播科学知识。

编辑: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