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华
13岁的壮壮因为患有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一直没有上学,不会洗澡,生活不能自理,孩子马上要进入青春期,一直带他的姑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17岁的阿勇,在老家刚上高一就突然休学,只想整天打游戏,发脾气时在家打滚,不敢正眼看人,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这些孩子外表看起来都正常,但是却正在遭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孩子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近日,“儿童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广州基地”落地在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来自全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心理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儿童心理障碍患病率约为20%,很多患儿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一方面家长缺乏相关的知识,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另一方面我国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仅仅只有500名左右,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也不容乐观。
儿童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广州基地成立
令人吃惊,儿童心理障碍患病率超20%
除了常见的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儿童还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副主任、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罗学荣教授说,保守估计,我国儿童心理障碍患病率超20%,这些心理障碍均符合我国儿童心理障碍疾病诊断标准。
儿童心理障碍患病率达20%
“在每个年龄阶段凸显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罗学荣教授称,“在6岁以下的小孩主要是发育性的疾病,比如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语言和言语的发育障碍、注意力障碍;到了青春期则主要表现在情绪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等。”
近10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也呈现一些特点,罗学荣教授称,儿童的抑郁症明显上升,它已经发展为导致儿童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其次儿童的学习压力、校园欺凌等,这些负性事件也是导致儿童心理障碍上升的重要原因。
因精神分裂症,阿勇不得不休学
家长当了甩手掌柜,孩子未得到正规治疗和康复
“我痛,我痛。”壮壮指着手指跟姑姑嚷嚷,这13岁的孩子长得人高马大,但是智力却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从两岁开始,壮壮就与众不同,父母带孩子看医生,被诊断为孤独症。11年前,虽然孤独症的治疗和康复手段也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支持下的康复训练,但是壮壮的家长缺乏耐心,当了甩手掌柜,孩子就这样一直跟着姑姑。从未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如今,孩子不知道自己好恶,不知道与人交往,甚至不知道洗澡,有时还无缘无故把裤子脱了。壮壮马上要进入青春期,姑姑开始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13岁的壮壮还能与专家沟通
看到壮壮的病历,与孩子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及儿童精神医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表示,即便孩子只有两三岁的智力,但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壮壮孩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仍有可能生活自理,融入社会中,但是前提条件就是家长要多关心,多一点耐心陪伴,而不是交给别人来照顾。
儿童精神科医生奇缺,治疗率不到20%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对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干预方法很多不规范。郑毅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只有500名左右,儿保科、康复科医生都在看儿童心理障碍疾病,甚至一些培训机构里也在看儿童心理疾病,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发现疾病后,缺少专业机构的干预。其次,社会缺乏正规的精神心理疾病知识普及,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得了精神心理疾病,有病耻感,不愿意去就医,丧失了治疗机会,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障碍疾病治疗率不到20%。其实,有一些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次于躯体疾病,很多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比高血压、糖尿病好多了。
儿童心理障碍评估一定要专业规范
郑毅教授指出,目前专家组正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测评量表、诊断标准、综合干预及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融为一体,利用AI、VR、计算机信息等技术,研发一套在临床使用更适合我国儿童心理发展及心理障碍测评与干预治疗的智能软件系统,从而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