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疾控中心:门把手上的是病毒核酸 并非活病毒

——是否为完整病毒、是否存活尚不可知,市民无需太过恐慌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 广州市疾控中心 发表时间:2020-02-04 17:41

文/金羊网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广州市疾控中心

记者3日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确诊患者触碰过的门把手上检测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片段。这也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检测呈阳性只能说明在该次采样中的标本有病毒的基因片段,但是否为完整的病毒,是否仍然存活尚不可知。专家也提醒市民无需太过恐慌,要注意个人防护,养成卫生清洁的好习惯。

病患家中检出阳性并不罕见

3日,有媒体报道称“门把手发现病毒”,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门把手发现病毒”的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是在患者家里的门把手上检测出病毒的核酸片段,并不是检出完整的活病毒。

据介绍,在门把手上采集标本,是卫生部门处置疫情的一部分工作。在常规的疫情处置病家疫点时,疾控中心常常会在病例居住的地方采集一些环境样本,目的一是为了确定污染范围、来源,第二是用来证实传播路径,如提示家庭聚集性传播,以确定下一步处置措施。

此次检测报告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基因片段),而不是用病毒培养的方法获得活的病毒。也就是说,检测呈阳性只能说明在该次采样中的标本有病毒的基因片段,但是否为完整的病毒,是否仍然存活尚不可知。

其实,在病人家环境中检出阳性并不罕见。就目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按照常理可以推测,在病例经常接触的地方,特别是在没有严格佩戴口罩和不经常洗手的情况下,很可能将咳出的飞沫沾染到不同的地方、物品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受访时表示,患者居家时可能经常触碰的门把手、手机、电话、水龙头、键盘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污染区域。

市民需少碰触公众设施物品

针对“公众场所中的门把手被沾染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问题,市疾控中心专家回应,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病人用被污染的手触摸公共场所的大门门把手后,其他市民触摸到了污染的地方,然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睛,是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的。

因此,市疾控中心专家呼吁,市民要经常清洁双手,在未洗手前不要触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另外,公众场所的管理者需要按相关指引,对门把手,电梯等进行规范和及时的消毒。

市民需特别关注可能触摸到公众设施和物品的地方,如出入口、洗手间的门把手和水龙头,收银台刷的信用卡、签账的笔等。

市疾控中心专家也提醒市民,不必太过恐慌,因为此次检测到病毒阳性的门把手是在确诊病人家中,而不是大家生活的普通外环境。病例一经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当地疾控中心就会对被病人污染和可能污染的物品、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48小时,暴露在空气中2小时以后,它的活性就明显下降,所以此次采集的标本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采集到了病毒“碎裂了的尸体”;并且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scroll

编辑: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