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生活|霜降防秋燥,进补宜平淡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0-22 12:44
金羊网  作者:  2021-10-22
霜降不盲补 以甘平为主

讲解专家:彭康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

图/谭颖琳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意味着初冬即将开始。此时,秋尽叶枯,霜落蝶飞,雁影无踪,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阴气始凝。霜降节气后,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寒气重 防燥又防寒

中医学认为,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燥依然明显,燥易伤津,同时,天气渐凉,寒气来袭,秋燥与寒气并重。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症状;凉燥常有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因此,霜降养生既要防秋燥,又需防寒保暖。

霜降不盲补 以甘平为主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霜降是进补的好时节。不过,此时进补也不能盲目,应以甘平为主,选择补气养阴之品,避免过于温燥,以平补、淡补为宜。

推荐经方:沙参麦冬汤(源自《温病条辨》)

【组成】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5克、桑叶10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

【功效】清养肺阴,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虚。

【适用范围】常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

【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二次或代茶饮。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黄精10克补气养阴,太子参15克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也可单用黄精100克左右,炖猪肉、炖鸡食用等;或太子参100克,焖猪蹄髈、炖鸡食用。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工作室出品)

编辑:王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