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记者汪芳、郇英杰报道:又到粉红十月,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女性“杀手”——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7万,每年死亡率超过7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张安秦主任指出,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是乳腺癌的重灾区,特别是“白骨精”等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注重乳腺癌的预防与筛查。
乳腺癌偏爱“白骨精”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确诊乳腺癌病例占全球12.2%,且新发病率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我国城市地区发病率是农村地区的2倍,大城市的年龄标化发病率高达52/10万,特别是上海、广州、北京。
张安秦主任指出,根据北京上海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为两个:45~55岁和70~75岁。因此,他建议35~70岁的女性要重视乳房健康,定期做乳腺检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一年做一次钼钯检查。
此外,“月经初潮早、绝经晚、首次生育年龄超过35岁或终身未婚未育,以及母系家族有过乳腺癌患者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张安秦主任表示,乳腺癌还特别青睐“白骨精”,也就是俗称的白领、骨干和精英,“这些女性往往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较多,脂肪蛋白摄入水平也往往更高。”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张安秦主任则建议,乳腺检查要更早更频繁。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中国女性,35岁开始每年一次的核磁共振也是必须的。
不痛不痒更可怕5类乳腺异常要留意
“乳腺癌早期很少有症状,多半是不痛不痒的。能用手摸出来肿块,已经不算是早期症状。”张安秦主任表示,广大女性平时应该多留意乳房状况,如果出现了乳头溢液、腋窝肿块等情况,一定要马上就诊,排查是否患有乳腺癌。
他提到,当乳房出现以下几种异常时,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乳腺科专科就诊:
乳腺出现不规则增厚,特别是单侧增厚;乳头溢液,乳头流出血液、黄色浆液或脓液;月经过后一周对镜自检,双侧乳房不对称,用指腹能摸出肿块,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酒窝征;乳头有瘙痒、脱皮,类湿疹状,特别是仅单侧乳头出现症状;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而女性经常出现的经期前后乳房疼痛,则没有想象中“可怕”。张安秦主任指出,“不少女性误将乳房疼痛误以为是乳腺癌,比如在月经前出现的乳房胀痛,为周期性疼痛,往往伴随有精神压力大睡眠不佳、易生气等,另外一种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被称为非周期性疼痛,而这种疼痛往往要排除冠心病、胆囊炎、肋软骨炎等。这两类疼痛都不需要过度担心,因为95.7%的乳腺癌并不伴有疼痛。”
预防乳腺癌关键在“早”
“乳腺癌并不可怕,关键是早诊早治,当然能够做到一级预防是最佳选择。”张安秦主任表示,“如果能针对病因,做好乳腺癌的一级预防,同时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在乳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方面,还需做很多工作。张安秦主任指出,女性朋友应该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定期体检,积极预防乳腺癌。
如饮食上,避免过量饮酒,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及反式脂肪酸,控制红肉摄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每周快走1.5~2小时,能降低患乳腺癌18%的患病率。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疏解不良情绪,积极减压。“这里要重申一点,大豆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和乳腺癌患者而言,是很友好的。但是高危人群要注意,少食用雪蛤和燕窝,可能导致体内雌激素升高。”
“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我们还要建议她们定期做好乳房保健工作。”张安秦主任表示,中医中药在乳房保健上会发挥重大作用,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癌一级预防措施,如用中药熏敷、电针刺穴、穴位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