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哲学】定期眼底检查,关注眼与全身健康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冬梅 发表时间:2022-08-09 22:0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冬梅  2022-08-09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王冬梅  黄香云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青光眼、眼底病等年龄、代谢相关性眼病,逐渐成为目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而在眼底病中,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绝大部分眼底病可防可控,定期眼底检查是有效的护眼手段。

致盲性眼病不可忽视

青光眼被称作“沉默的视力小偷”,是由于眼内压增高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的视功能损害。尽早进行青光眼的眼底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人群;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远视或近视者;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人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人群;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心理因素人群;暗室停留或阅读时间过长、过度疲劳人群等。

黄斑病变也是一位不可小觑的致盲杀手。黄斑位于眼底的中央,决定着人的光觉,行觉和色觉。人的中心视力正常与否,便取决于黄斑的健康状况。若黄斑出现任何病变,如出血、裂孔、水肿、前膜等都会影响眼部成像,出现中心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和视物变小变形等症状。

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也称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可发生于中年,其危险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白种人、家族史和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性慢性疾病的眼部表现,这是洞察全身健康的“晴雨表”。很多慢性病在早期就会出现受累器官的血管特别是微血管提前发生异常,但很难被人们所发现。而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在直视下无损伤地动态观察血管的部位。

比如糖尿病眼底疾病是糖尿病高发的并发症之一,需要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眼底检查非常必要。

而在高血压人群中大约有70%患者会有眼底病变,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收缩所致。高血压的眼底病变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及进展程度密切有关。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得不好,眼底病变会进展迅速。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达标,以避免靶器官的损害。

眼底疾患早筛尤为重要

所谓“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青光眼和眼底病可防可控。大部分眼底病,通过眼底检查就可以早期发现。为了更好地预防眼底疾患,建议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青光眼和眼底病的早筛查项目有直接眼底镜检查、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镜检查是眼科体检中普查的项目。眼底照相是眼科体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原理就是用一种特制的照相机记录眼底镜下所看到的景象。通过定期眼底照相,可以客观地对比照片,记录前后检查时间点上的变化,可以发现病情的细微改变。

如何解读眼底体检报告?三个简单要点:

1.若出现杯盘比即C/D值增大,需要门诊进一步行青光眼排查。

2.若出现黄斑前膜、变性、水肿、裂孔,需要积极门诊诊治。

3.若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灶、微血管瘤,需要关注血压、血脂、血糖、血常规指数,以便了解全身性疾病,并及时门诊散瞳眼底检查及治疗。

科学预防眼底病

预防青光眼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自洽心态,心情愉悦;注意戒烟戒酒;适当饮水,但勿大量饮水;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防止便秘;坚持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暗室或弱光条件用眼过度。

营养补充也很重要。研究表明,老年性黄斑变性与视网膜上皮细胞遭受氧化损伤有关。因此,有针对性地补充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可以预防改善相关症状。例如可多吃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黄绿色蔬果及含有较丰富的锌、硒、锰元素的蛋类、牛奶和鱼虾等水产品。鱼类水产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是视网膜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对于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维持视网膜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适量摄入肉类和坚果,食物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可延缓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情发展;同时,须注意眼部防晒,适度使用手机等视频终端产品。

此外,还要积极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硬化、眼底出血等常见致盲性眼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王冬梅(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眼科学在读博士)
黄香云(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干部体检中心眼底专科眼底照相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秘书处委员)

编辑:林清清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