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渴望更全面、便利的诊疗模式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华 发表时间:2023-05-31 21:23
金羊网  作者:张华  2023-05-3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受访者提供

“我手术后效果挺好的,但一年后出现波动,有时行走不方便,腿部无力、异动,半夜有强直现象,近段时间右手又开始抖。”5月28日,来自东莞的廖叔专程来参加“清华脑起搏器论坛”现场活动,咨询当天来自十多家医院的神经外科、内科以及康复科专家。

据悉,为推广科普帕金森病相关知识、搭建权威医患交流平台以及呼吁全社会对帕金森病人群的重视,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全国各大医院,在每年“世界帕金森病日”开展“清华脑起搏器论坛”活动。当天有近150名患者及其家属参加活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向记者透露,不久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建立帕金森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帕金森病患者渴望“一站式服务”

因为罹患帕金森病多年,70岁的廖叔于2020年植入了脑起搏器。“在手术后,我还去医院调整过机器参数,后来因为挂不到专家号,就复查得少了。手术后一年,我出现了一些症状,比如行走不方便了,无力,半夜有强直现象,右手开始抖,实际上我还在一直吃药,比如美多芭、息宁、森福罗等。”廖叔此次专程从东莞到广州参加活动,以便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据统计,到了2035年,我国的帕金森患者人数将达到400万人,为全球患者数的一半。“一般来说,当帕金森病进展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或者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刘金龙教授称,由于植入脑起搏器是微创手术,安全性比较高,目前多数是在立体定向头架指引下、电生理验证下植入电极,也有通过手术机器人植入电极,只要电极植入位置准确,随着疾病进展,也可以提高刺激参数,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改善症状的目的。简单讲,就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整参数、调整药物,从而达到最佳的药物、患者、机器三者的平衡状态,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冻结步态,这些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则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通过机器参数的调整,通过内科药物的调整以及康复科的训练等,达到所有症状都得到很好控制的目的。

“患者不能指望手术能解决一切问题,手术后还需要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支持等,也就是多学科合作治疗的模式。”刘金龙教授透露,“不久将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为帕金森病患者开展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在香港诊治帕金森病,外科、内科教授都在一个诊室里,分析患者的病情,从不同专业的角度给患者提供一个很全面的治疗方案。”


医保覆盖将惠及更多患者

“去年我们科室已经做了100多例脑起搏器手术,今年估计要超过这个量,目前几乎每周至少要做3—4台DBS手术,由于床位和手术台的紧缺,还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等待入院。”刘金龙教授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帕金森病的患者也会增加,所以手术病例也越来越多。

自2022年8月,广东省将脑起搏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越来越多的帕金森患者开始接受和了解这一技术。

据了解,在2009年10月26日实施了国产品牌的脑起搏器的第一例手术,至今已经13年半之久,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郝红伟教授向记者介绍:“通常脑起搏器用几年就没电了,更换电池花费约十几万,这让患者难以承受。2012年国产可充电的脑起搏器开始应用于临床,这是我国历史上所有人体植入的医疗设备中,第一次实现了无线充电,把能源问题解决了,一两个星期充一次电就可以了。目前正在研究第三代脑起搏器,即核磁兼容的可充电脑起搏器也上市了,即安装了机器后,患者因为其他疾病也可以做3.0T的高场强磁共振检查。”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脑起搏器手术使用的是国产机器,进口机器反而不是主流了。”郝红伟教授表示,接下来在脑起搏器上力求达到更精准、更智能、更安全的目标,即把脑起搏植入做得精准,实现方向性电极;根据药物起效的情况、运动和睡眠等情况机器可进行自适应调控参数;机器与核磁共振检查等可兼容,从而让患者更安全。

校对 | 马曼婷

编辑:刘欣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