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发现第一例猴痘到全球多数国家发现病例,时间很短,然而国家出手干脆,迅速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这反映了什么呢?广州市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王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国家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加重视了,将人民的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
关于猴痘,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通报了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这是此轮猴痘疫情流行以来,我国内地首次发现猴痘病例。
其实当年6月24日,台湾疾控部门已首次监测到输入性猴痘病例,为一名20多岁在德国留学的男子,回到台湾后出现症状。9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通报,一名30岁男子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症状包括皮疹、淋巴肿胀、喉咙痛等。该男子曾在美国居住,途经加拿大、菲律宾。
2023年6月开始我国出现本土猴痘疫情,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消息,2023年8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
据了解,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如下特点:
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
三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1人发生感染。
四是,93.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5.3%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体检等发现。
五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王鸣认为,猴痘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为主,因此,其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且是相对容易控制的。此外,接触传播也是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尤其以男-男同性性接触为主,占了大多数。
如何预防?最简单,就是参考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王鸣表示,虽然猴痘的重症及病死率不高,但国家考虑到猴痘疫情将在我国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将猴痘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文 | 记者 张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校对 | 朱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