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放假在即,不少家长却忧心忡忡。9月28日,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称“广医五院”)儿科了解到,近期儿童因发热就诊数量增多,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加。医院目前已通过扩增儿科诊室、门急诊班次,开设夜间专家特需门诊等,24小时“不打烊”应对就诊高峰。
反复高热甚至出现“白肺”?
出现这些症状及早就医
近期多地频频报告支原体肺炎患儿病例有所增加,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求助称,孩子反复发烧,肺部影像甚至出现“白肺”的情况。广医五院儿科主任梁复欣对此表示,网络上所讲的“白肺”,一般是指检查胸片时发现的白色阴影,这些阴影大部分是炎症的渗出影,面积不大。而医学上讲的“白肺”是能引起呼吸窘迫综合证的整个肺部弥漫性病变,相较一般的渗出炎症要严重得多。“支原体肺炎多会表现为一般的肺叶渗出影,因此大家不必太过恐慌。”梁复欣说。
据介绍,支原体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一种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以秋冬季较多,平时可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发“支原体肺炎”,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是儿童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
感染初期临床表现多为咳嗽、流涕、发热等,重症以发热、咳嗽为主,同时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梁复欣表示:“咳嗽表现比较剧烈,反复高热不退者预示病情加重。对于此类患儿来说,更应及时就诊,查病原学及胸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我院为例,一般来说,检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1小时内可出报告,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3小时可出检查结果。通过这些检查来辅助临床尽早诊断是否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
暂无对应疫苗
日常预防可从这两方面做起
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暂时无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支原体肺炎?专家提示,最好从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两大主要方面做起。具体可留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室内通风;
2、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做好手卫生,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充足睡眠、合理搭配饮食、不偏食;
5、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定期锻炼。
文|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肖颖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善茵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