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阳光少年突发脑出血,紧急救治后左侧肢体留下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才恢复到可自如流畅地走路。医生提醒,冬季脑出血高发,康复锻炼越早越好,手术后3个月是康复黄金期,不要因轻视而错过。
14岁阳光少年脑中“炸弹”被引爆
14岁的小鹏(化名)家住江门,7月16日突然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恶心、头痛,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他的颅脑里右侧额顶叶及基底节脑出血,不仅有鼓起的“泡泡”——脑血管瘤,静脉和动脉还在没有毛细血管的牵线搭桥下纠缠在一起,形成了脑血管畸形。
病情凶险,当地医生们迅速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进行顺利。但是接下来的康复治疗之路却并不容易。尽管手术成功,但小鹏的左侧肢体仍然乏力、拘谨紧张,无法自如活动。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来帮助恢复。
然而,在广州多家医院系统康复治疗后,病情总是反复。10月31日,小鹏在家调养时,运动减少后觉得自己左侧肢体拘谨紧张,屈伸不能,左手抓握伸展不灵活,步态不稳。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小鹏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进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合检查结果,针推康复科主任导师周国平教授团队为小鹏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采用针灸治疗、经颅磁刺激、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等,帮助他逐渐恢复左侧肢体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小鹏的步幅以及重心的平稳性明显改善,走路更加自然流畅,病情逐渐好转,目前已顺利出院。
康复锻炼越早越好,术后3个月是黄金期
“无论是包括脑出血或脑梗塞,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越早越好。”周国平教授提醒,患病后肢体不能活动容易诱发血栓、肌肉萎缩、功能下降,因此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健康恢复。
“脑出血发病后的半年,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且头3个月尤为重要,是康复的‘黄金期’。因此,及时、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国平提醒。
冬季高发,注意凌晨高危时段
其实,脑出血并不遥远,且越来越年轻化。
2023年10月14日,电视剧《乡村爱情13》中 刘能的扮演者、演员赵明远因急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消息一出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评论,称“脑出血发病很突然”“家人也是脑出血走的”。
周国平提醒,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凶险的危重病,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往往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或用力时发病。严重时需要做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者是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
七成的脑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压,5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有家族相关遗传病史、糖尿病人群、吸烟史、酗酒、血脂过高、肥胖等人群,出现脑出血概率也比常人高。
随着冬意渐浓,目前已进入脑出血高发季。周国平特别提醒,每天凌晨是高危时段,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张力高、兴奋性强,血压波动较大。大家应该注意气温变化,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警惕!脑出血5个症状
脑出血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人发病时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能及时甄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明显改善:
1.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动不便,口角歪斜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2.突然感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
3.突然头痛,通常位于一侧,颅内压力增高时可发展到整个头部,可能伴有呕吐。
4.突然感到眼部不适、视野缺损、眼球活动障碍。
5.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态或意识丧失等。
文|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魏涵博 陈毅
图| 医院提供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