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麻风病医生的手记 | 广州每年新发个位数病例,消除歧视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的孤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辉 发表时间:2024-01-27 21: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辉  2024-01-27

麻风病是个古老的疾病,许多人对它的印象停留在“有很强传染性,但已经绝迹了”,或是“无药可医,病人都是面目可憎,被关在麻风村里”。其实,麻风病并没有绝迹,仍处于散发低流行状态,以广州为例,近10年来平均每年新发麻风病例9例。

和过去的麻风病人不同的是,现在新发病人有药可吃、可以治愈、治疗还是免费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无需集中隔离,可以居家治疗,能正常地工作、生活。但遗憾的是,一些麻风病人担心遭遇歧视,甚至对家人也隐瞒病情,独自面对疾病。疾病防控不再将他们隔离,但他们却无法走出“心的孤岛”。

麻风村里的老人居住偏僻

目前,广州大部分新发麻风病人会定期来麻风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领取药物、进行咨询。和他们打交道的医生叫做麻防专业医生,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钟雪莲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在1月28日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到来之际,她用“手记”的形式讲述了麻风病人治疗与生活的现状。

【以下摘自医生的手记】

大学生确诊后不愿意接受诊断

我们一直致力于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为消除麻风歧视努力,但只有真正接触过麻风病人,才知道麻风歧视一直存在。

在过去,麻风病人自愿或被迫隔离到孤岛或深山,逐渐形成了麻风村。广东目前仍有60多个这样的麻风村,里面的麻风病康复者(他们早已没有传染性)大多年事已高。因着外界对麻风病的误解,也因着他们对自身病情的自卑,麻风村虽然没有围墙,他们却始终与外界有一定距离。

麻风村里的老人生活比较孤寂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起麻风病已不再采用隔离治疗方式,患者可定期取药、居家治疗。

但我们在门诊常会遇到患者因为担心遭受歧视,而不愿相信或承认自己患上麻风病。

我们曾接诊了过一名20多岁的女大学生。刚开始确诊时她不能接受,也不相信自己手臂畸残是麻风病导致的。我们经过多次与她沟通,告知她只要经过规律用药,她身上的皮疹可以逐步消退,也可以预防进一步畸残的形成。后来,经过一年多规律的治疗和随访,她已临床治愈,手臂红斑都消退,只是手部畸形需通过手术来矫正。现在她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

有人遭抛弃,有人共患难

歧视也会来自家人。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女性患者,刚生下小孩半年后就被确诊为麻风病。无论法律是否同意离婚,在知道妻子患麻风病后,丈夫就不再与妻子联系,并弃嗷嗷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这位年轻的妈妈不得不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最终在医生、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经过规范的治疗后明显好转,恢复正常工作,并独自照顾小孩长大。

我们也曾见证过男性打工患者的坚强与不易。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确诊麻风病而遭遇妻子抛弃,将2个年幼的孩子全部留给了他。为了保障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边治疗一边打工赚钱,家里的孩子只能送到老家的寄宿学校,周末和节假日委托亲人照顾。在治疗期间他经历了麻风病情反复,但“父亲”的身份让他不得不咬牙坚持,即使再艰难他也会按时随访,规律治疗。经过规范的治疗患者病情最终得到控制。

因为麻风病在活动期时如果长时间密切接触仍有一定的传染性,我们门诊也看到过夫妻同患麻风病,两人相互陪伴一起战胜麻风病,也遇到过一家人中多名亲属先后患麻风病的情况。所以在麻风病人确诊后,我们都会告知患者要提醒与他/她长期同住的家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检查。

公益组织工作人员为麻风病截肢康复者装配义肢

专业指导+家人陪伴,二者缺一不可

经我们确诊的病人中有部分是农民、建筑工人, 因为生活不易,很多人还是需要边治疗边工作。麻风病容易侵犯外周神经,我们会叮嘱他们在工作中要加强个人防护,劳作期间尽量戴手套,避免对皮肤长时间摩擦,小心烫伤等,否则容易导致溃疡的发生,且溃疡恢复得比较缓慢。

在麻风病治疗期间我们采用每月随访取药的方式,一般多菌型病例至少治疗一年,少菌型至少治疗半年。患者通常因为治疗时间较长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麻风反应,容易在未达到临床治愈就放弃治疗,不规范治疗可能会导致麻风病畸残出现或者加重。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家人的陪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麻防工作者,我们呼吁社会能给麻风病人更多关爱,更少歧视,帮助他们战胜疾病、走出心的阴霾。

志愿者洪豆在三水沙梨园康复村探访,离别时与村民萍姨亲密拥抱

【权威说】新发病例多为40-60岁男性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主任医生 罗权: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侵犯外周神经和皮肤的慢性传染病,广州市曾是麻风病的高流行区,但已于1997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目前处于散发低流行状态,2023年麻风病患病率仅为0.2276/10万,男性多于女性,以40-60岁多见。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皮肤出现浅色或者红色斑片,伴局部麻木或感觉丧失,患者多是通过皮肤科就诊发现。麻风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面部、眼、四肢不可逆畸残,所以要及早治疗。但由于麻风病例罕见,在基层被误诊、贻误治疗的情况会时有发生。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氨苯矾、氯法齐明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可在1周内有效抑制麻风杆菌,降低传染性。早期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免费治疗。

麻风病患者一旦进入治疗很快就没有传染性了,加之患病与基因易感性密切相关,因此健康人与麻风病患者正常交往是安全的。只有在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需要注意防护,如戴口罩、接触后洗手。

文 | 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潘宁
图 |  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提供

编辑:杨林培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