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还没突出,腰椎间盘先突出了!”近日,孕25周的广州市民陈女士万万没想到“年纪轻轻就腰突”的段子会照进现实,而且要比段子更加严重!
当腰椎间盘突出撞上孕晚期,左腿钻心的剧痛让陈女士连翻个身都直冒冷汗。更困难的是:止疼药可能影响胎儿,影像学检查、手术麻醉又有致畸风险,挺着大肚子连手术体位都难摆正……幸而广州专家团队通过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穿针引线”成功为她破解困局。
孕期突发腰突危机,保守治疗“没什么效果”
“那种痛就像被电击一样,别说走路了,连躺着都痛得冒冷汗。”陈女士介绍,自己在怀胎25周的时候第一次感受到左腿隐隐作痛,起初以为是孕期常见的不适,忍一忍就过去了。然而两周后,左腿突如其来的剧痛让她寸步难行,只能蜷缩在床上保持屈膝姿势。
医院检查发现,陈女士椎间盘往左后方脱出,伴有局部椎管狭窄,神经受到严重压迫,这正是导致她腰腿剧痛、发麻的“罪魁祸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吴增晖介绍,椎间盘突出是常见脊柱退行性疾病,突出物压迫神经引发疼痛。对孕妇来说,椎间盘长期压迫神经根会引起神经根不可逆损伤,出现下肢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剧烈的疼痛还会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慌,引起宫缩,甚至引发早产等情况。
“保守治疗是没什么效果的,甚至会带来风险。”吴增晖团队接诊后,根据陈女士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做出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物正压迫着神经根,口服止痛的药物,可能给胎儿带来致畸风险,麻醉镇痛可能引发感染危及母婴,而且不是长久之计。
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解除压迫是首选方案。
孕妈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更高
由于陈女士此时已孕29周,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成了摆在脊柱外科专家面前的挑战——既要避免过多透视、麻醉对胎儿的影响,又要解决孕妇无法俯卧的手术体位难题。
经过评估,专家团队决定为陈女士做局部麻醉下侧卧位的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
术中,麻醉科团队精准调控用药剂量,既保证镇痛效果,又将药物影响降到最低。脊柱外科专家在减少X光透视次数的前提下,通过一个1cm的切口,精准摘除了压迫神经的髓核。经过约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吴增晖介绍,随着孕周的增大,体重负荷使得孕妈腰骶部承受的重量比平时更加大,这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若孕前已有椎间盘退变,建议在怀孕前应该到医院评估,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待腰椎恢复到正常状况后再怀孕。”专家建议,孕期要减少弯腰或其他加重腰骶部压力的动作,若出现腰痛、腿麻,症状持续的情况,需及时就医。
文|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白恬
图|受访者提供